“6·18”在即,不少消费者期盼着以更低价格购入家用电器。然而在线下家电卖场中,许多产品悄然涨价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多次调价,部分产品价格涨幅甚至超过25%。
在许多消费者印象中,家电特别是传统的大家电,其价格多年来处于比较稳定甚至下降的通道中。此次家电为何纷纷涨价?消费者怎么选择?
原材料涨价,产品更新换代
家电为啥纷纷涨价?从海尔热水器的一封调价通知函中可窥一二。海尔称,调价基于4个因素:产品品质升级,服务品质升级,人力、物流、售后服务等运营成本提升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行业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业内人士介绍,家电普遍调价,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主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5月下旬,有色金属中电解铜价格为44097.2元/吨;今年1月中旬,电解铜价格涨到了58931.3元/吨;到了今年5月下旬,电解铜的价格已达到72253.1元/吨。
“对家电制造业特别是大家电来说,原材料成本占比可达七成以上。家电行业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核心原料价格上涨,势必带来成本压力,在此情况下,部分家电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也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说。
此前,家电零部件已在调价。去年12月,海立等多家压缩机企业均发布涨价通知,原因主要是铜、铝、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而压缩机对于冰箱等家电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压缩机价格上涨,带动了家电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物流、人力等成本的上涨也给家电企业带来不小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防控影响和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交通物流、劳动力成本等呈现上涨趋势,一定程度上间接推高了家电商品价格。
技术升级是推动家电涨价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博世电器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家电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很快,每次更新都会有一些技术进步,使用感提升、功能升级,价格也会随之有所上涨,这是正常现象。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生活深入人心,消费者对节能降耗减碳等产品需求增加。要实现绿色智能等,需要推动产品功能升级,通常会增加家电产品的成本,进而推高价格。”刘向东说。
家电涨价,消费者怎么看?
小刘说,家电是刚需,只要涨幅不是特别大,该买还是得买。“买家电得根据装修进度来。比如,我们家橱柜是定制的,厨房电器的尺寸就要跟柜子配合好,设计师会给出尺寸和样式的建议。买早或者买晚了,都有可能尺寸不合适。而家电价格的涨跌我们没法预测,只能当下是什么价格就以什么价格买了。”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整体情况良好,多品类实现量价同升。只是彩电销量下滑明显,共销售990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0.6%,比2019年同期下降20.5%。奥维云网方面分析,彩电市场连续7个月的均价上涨,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了更多犹豫,持币观望的人数也成倍增长。
刘向东认为,家电涨价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支出压力,可能会造成部分产品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综合考虑,家电业经过多年的充分竞争,价格水分很少,价格弹性不大。考虑到此轮涨价的大家电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因此只要涨价不是太离谱,消费者会逐步接受。从市场需求看,大家电的可替代性不高,家电产品适当调价不会造成需求骤减,预计部分家电产品的需求还会保持相对稳定。
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升级、产品结构高端化,是此轮涨价的因素之一,也代表着长期趋势。
松下电器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他们的新系列产品价格确实不低,但功能也增加了许多。“我们会给消费者好好讲讲产品有哪些新功能。虽然这个系列产品价格高了,但是它功能多了,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好的产品卖得稍微贵一点,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据了解,近年来家电企业正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一方面从低价格、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型,适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制造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稳住价格。
“居民消费升级在加速,对家电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更加追求品质、品牌和智能化。家电行业应当适应这种变化,提升品质,加快家电产品的数字化、绿色化发展,适应新时代家居生活智能化升级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刘向东表示。
家电价格是否还会进一步上涨?业内人士分析,涨价调整对整个行业来说能改善生产经营利润,降低上游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中长期看,家电的需求不会大幅减弱,家电价格仍有上涨动能,但相比上游原材料价格,下游家电企业竞争更为激烈,价格走势有望趋于平缓,并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现在网络发达,市民遇到下水道堵或者是电器坏的时候,经常会上网找人上门维修,非常方便。但是网上找人来维修,也可能会遇到修不好、维修人员再也联系不上,或者被多收钱等各类麻烦的事情。那么网上找人来维修,应该注意什么呢?
1、网上找人
修好的下水道没多久又堵了
不久前的一天,南宁市民钱女士家的下水道突然堵了。钱女士表示以前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她就到网上找维修人员维修,这次也不例外。钱女士上网查找维修人员,找到一个姓陈的师傅,他的服务项目写有疏通下水道等业务。于是,她打电话让其来维修。
陈师傅来钱女士家维修下水道的时候,第一次没有带来工具,说是先来看情况。第二次来,他用一条长铁丝,帮忙疏通下水道。当时钱女士见他跑了两次,态度可以,
于是让其维修。用了一个多小时,下水道疏通维修好了,陈师傅还表示维修期包半年,钱女士付了70元钱。钱女士回忆道,陈师傅收钱时,没开具任何票据,就给
了她一张名片。
后来,钱女士家的下水道又堵了,钱女士再次联系陈师傅,他答复当天下午或者晚上来看。没想到,钱女士没有等到他来维
修。接下来的几天,钱女士多次电话联系陈师傅,刚开始他还说找时间来,但迟迟不见来。钱女士再打电话,就无人接听了。钱女士只好用其他号码打给陈师傅,第
一次能联系上,后用其他号码也联系不上他了,“其他号码估计也被拉黑”。
钱女士表示,当时在网上找维修人员,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情况。下水道刚维修好又出问题,维修人员电话不接,她也无计可施。记者为此联系了陈师傅,他解释说,第一次维修下水道,已经通了。后来再出问题,他没有再去维修,是觉得钱女士态度不好,就不想理睬这个事情了。
陈师傅名片上写的地址是南宁市民主路8-8号,记者到该处查看,没有找到陈师傅的店面。
2、维修空调
零件没换却骗取320元钱
现在不少市民维修下水道、电器等都喜欢上网找人上门维修。网上找来的维修人员,市民有可能会被“忽悠”,韦女士就有过这样的遭遇。原来,韦女士家的一台洗衣机通电后不运转,因为一时找不到产品售后服务电话,她上网查找到一个电器维修店的手机号码。联系后对方很快上门维修,最后韦女士支付了320元。
可洗衣机修好后,使用不到一周,又出现了之前的问题,无法继续使用。韦女士这次找到了正规的售后服务点,请工作人员前来维修。师傅上门后韦女士才知道,上一
次网上找来的维修人员,根本没有帮她更换配件。韦女士遇到了山寨维修,她联系对方,对方则直接关机。当时维修人员给韦女士的收据只简单写了“更换配件”,
连维修点的具体名称、地址及收款人都没有。自知被忽悠的韦女士很无奈。
3、私人接活
此类网上家政消费难维权
据南宁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政公司人员介绍,在网上有些维修人员,他们是没有店面的,也没有注册店名。这些人印了名片,有电话来就上门维修,属于私人接活。私人接活如果维修出了问题,他们不想负责,就把手机一关或者拉黑号码,市民无法联系上。此类维修人员没有店铺,没有注册店名,市民找不到人则难以维权。
南宁市工商局12315中心工作人员杨宁建议,网上家政服务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通过官方网站查询正规售后机构。最好去企业官网
上查询全国统一的维修热线,或者去就近的家电超市找该品牌的统一维修电话;正规维修服务人员上门时一般会穿公司统一服装、佩戴工作牌,市民如对维修人员身份有质疑,可查看维修人员的工作证或电话核实其身份;市民最好事先查验售后服务公司是否具有营业执照,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
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进行查询。维修后,市民可以索取并留存维修记录及消费凭证。家电维修经营者在提供维修服务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凭证和收费发票。维修服务凭证应如实填写维修服务项目、维修详细情况等内容,大多“山寨”维修点是个人接活,无法提供发票,也没有印制专门的维修服务凭证。
相关新闻
上门维修骗局?花样多要警惕
本报讯?据扬子晚报报
道,骗子冒充检修人员主动上门“免费”维修,这样的骗局已经很少有人信了。然而,现在你可能会自己主动打电话找来假装检修人员的骗子,你信吗?最近,上门维修骗局出新招,骗子在小区内贴维修公告,等着市民“自投罗网”。南京玄武警方提醒,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公告,以免上当。
不久前,
南京后宰门派出所接到市民刘女士报警,称自己被人忽悠买了一套“问题灶具”。事发前,刘女士在小区内看到一张公告,称近期将对小区内住户的燃气灶具进行免费检测,落款署名为“安检维修服务中心”。刘女士想到家里的灶具一年没检修了,正好赶在年前检测一下。于是,刘女士根据公告上的电话预约了检修时间。
事发当天,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刘女士家,自称是燃气检修员张某。进门后,他在厨房“查”了十来分钟,称测到刘女士家燃气灶漏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刘女士一听慌了神,赶紧听从对方建议更换灶具。刘女士花2600元从张某手上买了一套品牌灶具。待张某走后,她试用时才发现,新灶具怎么都打不着火。她联系张某咨询,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刘女士随即找来附近修电器的师傅进行检查,才发现灶具里少了几个零件。
“这时,刘女士才回想起来,张某上门
时既没有穿专业维修服,也没有出示自己的工作证。”民警介绍,由于是自己根据公告预约来的,所以刘女士根本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了解事情经过后,民警联系了专业燃气检修部门,得知近期他们没有上门检修燃气的服务。而经过专业人士鉴定,刘女士家里之前那套灶具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随后,警方对此事展开调查。
如今,很多老旧小区各色人出入很随便,这给骗子开展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往,骗子们都是冒充相关水电气等生活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上门检测,用一些假
冒伪劣不值钱的破玩意儿骗取居民钱财。在警方反复提醒之后,骗子们开始变换作案手法,在小区或网上贴起了“公告”,坐在家里“钓鱼”了。加上公告最后,骗子还落上“中心”这样唬人的字样,就更容易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民警提醒,遇到此类家政服务“公告”,最好打电话咨询核实,对于上门服务的人,则更要提高警惕。同时,小区物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小区进出人员的管理,及时清理公告栏内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加强管理。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4-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02:12:49
2025-04-04 01:54:48
2025-04-04 01:36:41
2025-04-04 01:18:39
2025-04-04 01:00:39
2025-04-04 00:42:32
2025-04-04 00:24:26
2025-04-04 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