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留下来了大量的古代建筑物,每一个都极具内涵和丰富的故事背景,都别完美的保留至今,成为诸多游客争相前往的参观景点。
从汉口老租界区到武昌昙华林,长江两岸绵延耸立着无数上个世纪的老建筑,中国的近代史即从这里开篇。曾经繁华喧嚣的码头镇子演变成整个华中的商业中心城市。武汉现存的十大最古老的建筑在哪?目前保护情况怎么样?未来将有什么规划?
新安书院(徽州会馆)建于1668年位于_口区新安街3-27号
新安书院(即徽州会馆)修建于1668年(康熙七年),由徽属六邑(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江西省的江西婺源6县)仕商组合。位于新安街,其规模宏大,建立了御书楼、文昌阁、玉皇殿、准提庵、新安巷,还设置了救火水龙。由于康熙专奉朱熹,曾御纂朱子全书,于是藏书阁中供奉康熙御纂朱子全书。御书楼上供奉康熙所好的朱子诗,由石工刻在石上。这是武汉地区为数不多的御书。后在南端汉江边开辟了“新安码头”。
新安书院至今仍留存有院墙长约40米,墙高约9米,由新安书院得名的新安街也保持着古街面貌,是汉正街现存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基督教崇真堂建于1864年位于武昌区戈甲营44号
崇真堂是中国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位于武昌区戈甲营44号,由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兴建于1864年,为省城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堂。
该教堂为一层砖木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两坡屋顶。平面为拉丁十字形,门窗采用二心尖券和彩色玻璃,曾作改建,可容200人。
崇真堂从1864年竣工开堂至今,已有150年历史。1855年传教士杨格非受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的差派来华。武昌当时是湖广总督的驻节之地,又是华中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杨格非知道,要想在长江中游一带顺利传教,进入武昌具有特殊意义。他于是动员信徒,向武昌官府提出建堂申请,继又亲自出马,在英国驻汉领事的协助下,以《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为理由与官府反复进行交涉。
1864年7月,官府被迫允准杨格非在武昌戈甲营购地建堂。崇真堂堂牧始终是由华籍牧师担任。首任堂牧包廷璋。1951年,堂牧曾宪猷在崇真堂成立“三自”革新学习会武昌支会,该堂成为武昌“三自”学习中心之一。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崇真堂的宗教活动即全面终止,其房屋建筑后来亦被用作了纸厂的仓库。2000年11月,崇真堂恢复宗教活动。
崇真堂也是武汉文艺青年最爱的“昙华林”最重要的古建筑之一。2004年,武汉市区两级政府正式启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抢救保护工作以来,制定出台了《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然而,10年过去了,保护昙华林历史旧居的形势依旧严峻。
昙华林52处历史遗迹中,23处有单位在使用,还有约一半的旧居破败情况比较严重,亟待维修保护。昙华林老街在有限的区域内,集中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以及中国传统民居在内的多种风格建筑,涵盖了宗教建筑、医院建筑、教育建筑、居住建筑等多种类型。
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现中国银行武汉分行建于1865年位于汉口洞庭街33号
麦加利银行建于1865年,位于汉口洞庭街33号,现为中国银行武汉分行,是第一家在汉设立的外资银行——汉口英国麦加利银行。
该行大楼由英籍工程师设计,交当时第一家营造商──发德辅洋行承包修建,系三层砖木结构,铁皮瓦屋面,门窗连续发卷半圆拱形,墙体用水泥抹面,檐部雕饰为卷草等植物图案,四周廊采用花瓶式栏杆。墙面用横向凹槽分格,房顶四周设有保留哥特式建筑痕迹的方锥形塔尖,整个造型严谨对称,富于韵律感,是典型英国殖民地建筑风格。
麦加利银行更响亮的一个说法是渣打银行,渣打银行在中国的第一任大班名叫约翰·麦加利(John
Mackellar),也许是叫他的名字叫得上口,麦加利银行在当时成了内地通称。这座三层灰**西式大楼,是汉口开埠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幢外国银行建筑,开启了武汉金融圈的繁荣的大门。
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1863年率先在汉口租界开设分行,专为办理英俄茶商的存储和汇兑业务,成为汉口第一家外资银行。随后,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等先后入驻汉口,至1920年,西方银行多达18家。1889年,张之洞督鄂,除了吸引外国资本之外,还大力扶植国内商业。20世纪初,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清银行)等现代金融企业陆续成立,成为武汉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汉口租界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从江汉路起,依次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和日租界。五大租界是当时汉口乃至武汉的商业娱乐中心。从1860年始建的英租界起到1938年武汉城市建设暂告段落的近百年时间里,无数的银行商埠,办公楼,住宅别墅顺次立起,汉口的城区也随之扩大数倍,使得当时武汉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现徐世鸣艺术馆)建于1888年位于武昌区花园山4号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属古典主义建筑,1888年建成。嘉诺撒仁爱修女会1806年创立于意大利,总部设在罗马。1868年,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应天主教湖北牧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教会人员来汉。1888年,在武昌候补街花园山购置土地,创建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分院,开办育婴堂、教理班、工艺所等公益事业,逐建有修女居住区和仁爱修女会礼拜堂。1948年宗教活动终止。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同样是昙华林的重要历史保护建筑。昙华林形成于明清两代,从光绪九年(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标注来看,它位于武昌城东北部;地处城墙内的崇府山(花园山旧名)和螃蟹甲之间,呈东西走向,东起鼓架坡,西接正卫街。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奇志表示,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区范围内,部分历史建筑遭遇生存危机,文化载体功能单一,缺乏活力,文化基因亟待激活与彰显。区域内现状人口密度较高,基础设施落后,同时产业功能业态较为单一,产业定位低端,亟待提升与充实。
目前,武汉正在制定昙华林最终发展规划,武昌区文旅公司企划宣传部负责人任胜介绍,今后,除了私人租用旧居发展文化产业外,政府将引进大的开发公司对昙华林进行整体开发。
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中南神哲学院)建于1889年位于武昌区花园山4号
早在1862年,意大利天主教方济各会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在武昌花园山收购了大片土地,委托作为建筑师的继任主教江德成设计并修建了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这是一幢规模比较宏大的砖木结构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十分对称,中部五进稍稍突出,顶部有三角形的饰墙。一楼有内廊,中间五进呈外方内拱顶形,以高高的台阶与地面相连,左右两边呈拱顶形,净空超过4米。二层的窗口,除中间的一扇呈拱顶形外,其余均为方形,净空低于一层。
1889年,江德成在公署左侧设计建造了主教座堂。后又建育婴堂。主教座堂在许多地方具有罗马式建筑的风格。如它的窗户不大;外墙十分厚重,给人以坚固沉重之感;离地面很高,要上许多级台阶才能进入,比汉口上海路的圣若瑟天主堂的台阶要高许多。
主教座堂的正面呈对称状,檐饰和正中上方的三角形饰墙,与主教公署的饰墙极为相似;而两个不大的三角形窗口,极为别致;下面的圆形装饰,则给人以方圆搭配、相互生辉的美感。正中的两边和左右的侧墙,均建有内嵌式的深度浮雕,图形为绿色的大叶片植物。
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目前是中南神哲学院所在地。中南神哲学院是培养教区司铎的基地,满足各地教会牧灵的需要。百度百科显示,中南神哲学院的学生入学要求为年满18-30周岁,有高中以上学历或相当高中学历、信仰天主教的未婚男青年,自愿献身于天主教传教事业,度献身的独身生活,经本人申请,本堂神父介绍,教区同意,再经修院考试合格者录取。
中南神哲学院学制6年,即哲学2年、神学4年。哲学课程有:逻辑学、宇宙学、心理学、本体学、哲学史、中国哲学、教理、灵修、圣教史、教会音乐、礼仪、英语、语文、中国历史、体育、法律、邓小平理论等。神学课程有:伦理神学、信理神学、圣经、圣教法典、政治、牧灵等。
瑞典教区旧址建于1890年位于武昌区昙华林92-108号
穿过昙华林街一个完全中式的门牌坊,令人倍感诧异地看到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1890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现在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以及瑞典人早年开办的真理中学老斋舍。大院中除了基督教真理堂被拆外,其主要建筑基本上保存完好。
瑞典教区旧址属典型北欧风格建筑,教区建筑为2层和4层砖木结构,外柱廊采取拱券式。行道会在此又陆续修建了基督教道路堂、主任牧师楼、真理中学等,该会在中国的最大教区,切望行道会在湖北的总会驻地。抗战时期,瑞典驻汉领事夏定川将瑞典领事馆迁入教区内,并代理英美等国与武汉日伪政府间的有关事务。1952年,瑞典领事馆闭馆。现在的大院,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真理中学老斋舍。教堂已拆,其他主要建筑保存完好。
目前瑞典教区仍有居民居住,早在4年前瑞典教区的搬迁工作就已展开,但进展缓慢。粮道街办工作人员介绍,历史建筑的房屋权属复杂,像那处瑞典教区风格的老建筑,如果政府购买其产权,约需经费3000万元,类似这样的昙华林核心街区内尚有14处,有127户住户等待腾退,置换成本十分巨大。若不对街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严重影响街区的建设和发展。
圣约瑟学堂旧址建于1890年位于武昌区崇福山街51号
圣约瑟学堂位于崇福山街49-51号,建于1890年。早年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开办的圣约瑟礼拜堂及附属学堂的阅览室,名曰“日知会”。此地后来成为刘静庵、张难先等反清革命团体的重要据点,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日知会”,以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为宗旨。后刘静庵被捕,并于辛亥革命前夕牺牲于清廷牢狱。1920年,圣约瑟教堂扩建,附设中小学,始刻“圣约瑟学堂”五字于门楣。
圣约瑟学堂建筑后毁于火灾,仅门框幸存,“圣约瑟学堂”五个字也于近年被发现并显露出来。
圣约瑟学堂旧址同样位于昙华林的周边。据透露,武昌拟打造黄鹤楼大景区:将户部巷、昙华林、黄鹤楼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体包括黄鹤楼、蛇山北坡,户部巷以及昙华林。
仁济医院(现为省中医学院附院)始建于1895年位于昙华林和胭脂路交叉口
1861年,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1878年这里又创办了武昌仁济男医院和武昌仁济护校,1880年武昌仁济女医院也在这里创办。1895年对仁济医院主体建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翻新,留下现在的建筑群。
昙华林地区是武汉西医最早的发源地,陆续出现了仁济、同仁等早期西医医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昙华林创办湖北军医学堂,培养了第一批西医人才。医家、医院、医术,形成昙华林医疗卫生的鼎盛时期。
仁济医院附楼,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仁济医院院为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最完好的医院,是武汉乃至在全国都少见的近代早期医院建筑群,其建筑在医药史上意义特别。仁济医院在辛亥革命时曾救治民军;1931年武汉水灾,在此设武昌赈灾指挥机构。抗日战争时为日军医院,1953年由市卫生局接管,一部分合并于市工人医院,现为省中医学院附院。
省中医院曾将主楼当图书馆,4栋附楼为职工宿舍。为了较好地保护这座整体建筑,省中医院将所有的住户迁移,并拨巨款进行修缮。
俄国巡捕房(现为江岸区水务局办公楼)建于1902年位于洞庭街54号
俄国巡捕房始建于1902年,地处武汉市老城区中一片保护规划范围内,位于洞庭街54号(黎黄陂路与洞庭街交汇处)。为工部局的警察科,设治安、情报、司法等课,1900年前后外籍和华籍巡捕30人。俄国十月革命后,1924年将租界交还中国,巡捕房撤销。
俄国巡捕房是近年汉口俄租界保存比较完好的历史建筑之一。巡捕房由广大昌营造厂施工,地上两层,内有夹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近似矩形平面,“L”型内廊,居中设主入口,上有出挑阳台,外墙底层勒脚部分条石砌筑,上部没有粉刷,面向黎黄陂路的立面采用了对称设计手法,一层窗设三角形窗楣,二层窗设弧形窗楣,后部左侧临洞庭街面建有八面坡尖顶_望塔,塔与房身横竖体量对比,产生不对称均衡的里面构图效果。
俄国巡捕房解放后曾作为江岸区区委党校,现在是江岸区水务局的办公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就写于汉口黎黄陂路上的俄国巡捕房旧址。
在黎黄陂路周边2.4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划分了英、法、俄、德、日五国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和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汉口俄租界是近代中国两个在华俄租界之一,另外一个是天津俄租界。1896年开辟。面积414亩6分5厘。位于汉口英租界与汉口法租界之间。1920年由中国代管。1924年正式收回,改为汉口市特二区。
据透露,老汉口青岛路片历史风貌街区改造项目已启动,预计总投资40.9亿元,将在2-3年内变身为集娱乐、休闲、金融、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济生路电话分局(现武汉电信局江汉分局)建于1902年位于江汉区友谊路98号
济生路电话分局始建于1902年,现为江汉区友谊路电信局,位于江汉区友谊路98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武昌、汉口各设一电话局。
1917年汉口成立武汉电话局,武昌为电话分局,1921年秋,汉阳设电话分局,1926年武汉电话局与济生公司订立合同,在汉口济生路设立电话分局。
济生路电话分局属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但融入古典主义建筑元素。大楼位于友谊路与民主一街交汇处,充分利用地势两边展开,正方面入口处设一凸出门斗,由四根爱奥尼克柱并列支撑,门斗上自然形成一个阳台。
四角直方门窗。二层有凸出腰线。三层水平向檐口,檐口有山花装饰,楼顶建有女儿墙。立面无过多复杂装饰。整栋建筑既有古典主义的雅致,又有现代主义的简约,为古典主义向现代风格过度的造型。
安徽省黄山市的职业高中有祁门县中等职业学校、平里高级职业中学、徽州区职教中心等,接下来看一下具体的黄山职业高中名单。
黄山职业高中名单 黄山部分职高学校简介
1.祁门县中等职业学校
祁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该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市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汽车制造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六大市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
2.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创建于1983年秋, 1994年被评为省首批县级示范职高,2003年被评为省合格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职高。
3.黟县高级职业中学
黟县高级职业中学,先后被评为省“学陶师陶”先进单位,省农科教先进单位,安徽省县级示范职业高中等荣誉称号。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文秘、旅游、汽修等。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黄山旅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山旅游的用什么音乐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黄山旅游景点有哪些好玩的
黄山旅游景点有哪些 黄山周边古镇有哪些
黄山位于安徽境内,黄山市有以黄山取代徽州为名的黄山风景区,号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是黄山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供大家参考。
黄山旅游景点有哪些
1,黄山风景区
坐落于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境内。黄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名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的“四绝”。除此之外,雾凇、雪景、日出也是值得浏览观赏的景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2,宏村景区
宏村位于黟县东北11公里,黄山市西北68公里处。是徽派古村中的代表,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宏村水利系统带来的水景,南湖、月沼是其代表;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精致完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并存。
3,西递
位于黟县东南8公里,黄山市西北50公里处,是典型的徽派古村。宏村看水,西递则主要看建筑,记得留意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花纹枝桠精细得仿佛吹风就断。
4,齐云山
齐云山曾与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合为道教四大名山,早在唐代山上就有道教活动,现代虽然没落,但是山上还能看到一些道观和壮观的摩崖石刻。丹霞地貌为齐云山带来了圆润的红色山体,与山上植被的青翠形成鲜明对比。
5,屯溪老街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是市内有名的小吃街、商业街。街区内铺着青石板路,两侧林立徽派建筑,店铺便开在临街的屋子里,出售的大部分是徽州特产。
6,新安江山水画廊
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流经黄山市区,汇入千岛湖,新安江山水画廊指的是从坑口乡到深渡镇的水域,可以徒步或坐船游览,两岸犹如山水画一样,一座座徽派村落相连,油菜花开时这儿的景色会更加绚丽多彩。
黄山周边古镇有哪些
塔川
黄山周边旅游景点中,塔川不算名气大的,塔川隶属于黟县际联镇的塔川村,又名塔上,它位于黟县桃花源,是众多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
尽管塔川不如宏村名气大,但塔川秋色确实是摄影界的热门目的地。穿过塔川村口的古木林,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上即可进入村内,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是我国四大秋色观赏地之一。
呈坎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
有人说黄山四季都美,本人认为除掉夏季,因为夏季登山体能消耗过大,紫外线比较强,其他三季都适合去,如果让我推荐的话,建议深秋或冬季去。秋天黄山叶子可谓五彩斑斓,景色特别迷人,秋高气爽适合很适合登高望远。
黄山从哪边爬比较好?
爬黄山一般从黄山南大门上山比较好,南大门分前山慈光阁和后山云谷寺,云谷寺上山慈光阁下山,黄山南大门汤口是全国来黄山旅游的集散地。
黄山简介是: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徽州旅游五大景区是什么?
1、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聚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潜口民宅、呈坎、唐模五大景区。2014年12月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获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2、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呈坎镇呈坎村内,系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徽州文化园
徽州文化园,坐落于黄山市徽州区永佳大道888号,由碑廊、牌坊群、徽派盆景园、紫阳书院、新安画苑、古徽四宝斋、新安药堂、徽商纪念馆、徽戏楼、徽茶品茗阁、徽菜馆、文昌阁、五凤楼等部分组成。全部开放后,每天都有徽剧演出和徽州风情民俗表演。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工程项目,主要有碑廊、徽派盆景园、牌坊群、文昌阁、五凤楼五个部分。
4、丰乐湖景区
丰乐湖景区位于黄山山脉东部,自温泉景区桃花溪始绵延至黄山峰外第一峰,全长28公里,精华部分7.5公里,于70年代筑大坝于黄山南大门,高峡出平湖,由此形成华东地区最高、可观光游览的人工水库景区,上游如高山峡谷,山峦叠嶂、波光轻盈,绿水如碧,下游则渔歌帆影、极具生活气息,乘坐帆船,于丰乐湖中,蜿蜒行游于黄山东部峡谷之中。
5、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后街荫山巷7号,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1999年对旧址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原貌,开辟了展示厅,征集、整理了有关新四军的史料和实物,制作了反映新四军岩寺集中情况的演示沙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将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并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组建了新四军军部。
黄山景色介绍
黄山景观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其中黄山奇松遍布峰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高峰上,是植物学上一个著名的独立树种。
黄山松与其它的松树不一样,大多不滋生于土,而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虬枝盘结。那姿态美得奇,又奇得绝。
迎客松:位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数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国之瑰宝。
扩展资料:
1982年11月8日,黄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2000年,黄山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2001年又成为旅游局首批推荐景点。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黄山所具有全是大自然的杰作,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珑剔透的怪石,变化无穷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它“伟、奇、幻、险”的景色真令人叫绝。黄山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山景观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02:12:49
2025-04-04 01:54:48
2025-04-04 01:36:41
2025-04-04 01:18:39
2025-04-04 01:00:39
2025-04-04 00:42:32
2025-04-04 00:24:26
2025-04-04 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