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高温天气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耐受力,更隐藏着致命的健康风险,福建一名男子因患热射病,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出现吐血、大小便失禁,不幸成为植物人,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高温天气下健康防护的警钟,提醒我们热射病这一重症中暑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热射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作为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也被称为重症中暑,它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至40℃以上,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症状,热射病不仅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种致命性的急症。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体力劳动时发病,而经典型热射病则常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男子病例分析:从健康到植物人的转变
福建这名男子,原本应是家中的顶梁柱,却在高温天气下不幸中招,据家人描述,他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能及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逐渐出现头晕、乏力、大汗等症状,但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开始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并伴随吐血和大小便失禁,送医后,尽管医生全力救治,但由于病情严重,他最终成为了植物人。
这一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也再次提醒我们高温天气下健康防护的重要性,热射病并非遥不可及,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内热量过度蓄积以及神经器官受损等多个方面,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能力受限,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有效排出,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机体无法再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此时就会出现高热、无汗、昏迷等典型症状。
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发病,这类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症状,体温可迅速升至40℃以上,甚至达到42℃,由于体内热量过度蓄积,患者还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肝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经典型热射病则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起病缓慢,前驱症状不易发现,但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症状,体温同样高达40℃以上,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衰、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热射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并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对于需要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应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避免在中午时分暴露在阳光下,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以减少太阳直射和紫外线伤害,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旦出现热射病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中,并尽快进行降温处理,物理降温方式包括使用电风扇、空调等设备降低环境温度,以及用冷水或冰水擦拭身体、放置冰袋等,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等分泌物,以避免窒息风险,在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对于热射病的治疗,除了降温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外,还需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横纹肌溶解患者,需要给予补液、利尿等支持治疗;对于急性肝肾损害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肝、保肾措施,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的患者,还需要给予镇静、抗惊厥等对症治疗。
反思与启示
福建男子患热射病吐血失禁成植物人的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温天气下健康防护的重要性,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并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对于出现中暑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高温天气下健康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热射病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15:08:50
2025-04-04 14:50:50
2025-04-04 14:32:50
2025-04-04 14:14:43
2025-04-04 13:56:46
2025-04-04 13:38:39
2025-04-04 13:20:32
2025-04-04 13:02:44